博客
关于我
数据结构~缓存淘汰算法--LRU算法(Java的俩种实现方式,时间复杂度均为O(1))
阅读量:33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4

本文共 326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0 分钟。

文章目录

前言

比如我们在使用Redis中如果出现内存不够的时候,它会有一个内存淘汰策略,比如Random和LRU和LFU,而且我们使用最多的也就是LRU,所以我今天讲讲这个是如何实现的。

LRU

LRU(Least recently used,最近最少使用)算法根据数据的历史访问记录来进行淘汰数据,其核心思想是“如果数据最近被访问过,那么将来被访问的几率也更高”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  1. 新数据插入到链表头部;
  2. 每当缓存命中(即缓存数据被访问),则将数据移到链表头部;
  3. 当链表满的时候,将链表尾部的数据丢弃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4. 最开始时,内存空间是空的,因此依次进入A、B、C是没有问题的
5. 当加入D时,就出现了问题,内存空间不够了,因此根据LRU算法,内存空间中A待的时间最为久远,选择A,将其淘汰
6. 当再次引用B时,内存空间中的B又处于活跃状态,而C则变成了内存空间中,近段时间最久未使用的
7. 当再次向内存空间加入E时,这时内存空间又不足了,选择在内存空间中待的最久的C将其淘汰出内存,这时的内存空间存放的对象就是E->B->D

实现

使用LinkedHashMap实现

LinkedHashMap内部维护一个一个双向链表和一个hash表,所以在O(1)的时间复杂度下实现LRU。

/** * 使用jdk库类实现LRU */class LRUCacheByLinkedHashMap {       private LinkedHashMap<Integer, Integer> nodes;    private int size;    public LRUCacheByLinkedHashMap(int capacity) {           //实现LRU的linkedHashMap的构造方法        nodes = new LinkedHashMap<>(capacity, 0.75f, true);        this.size = capacity;    }    public int get(int key) {           Integer ret = nodes.get(key);        return ret == null ? -1 : ret;    }    public void put(int key, int value) {           nodes.put(key, value);        if (nodes.size() > size) {               //使用迭代器删除第一个数据            Iterator<Map.Entry<Integer, Integer>> iterator = nodes.entrySet().iterator();            if (iterator.hasNext()) {                   iterator.next();                iterator.remove();            }        }    }}

自己实现LRU

我们通过看LinkedHashMap的源代码,知道其所以然后就可以自己实现它。

class LRUCache {       static class Node {           int key;        int val;        Node prev;        Node next;        private Node(){   }        public Node(int key, int val) {               this.key = key;            this.val = val;        }    }    private int size;    private HashMap<Integer, Node> map;    private int capacity;    private Node head;    private Node tail;    public LRUCache(int capacity) {           this.size = 0;        this.capacity = capacity;        map = new HashMap<>();        head = new Node();        tail = new Node();        head.next = tail;        tail.prev = head;    }    public int get(int key) {           Node node = map.get(key);        if (node == null) {               //没有这个节点            return -1;        }        //需要移动到最前面        moveHead(node);        return node.val;    }    private void moveHead(Node node) {           //先删除这个节点,然后再将这个节点添加到头部        deleteNode(node);        addHead(node);    }    private void addHead(Node node) {           node.prev = head;        node.next = head.next;        head.next.prev = node;        head.next = node;    }    private void deleteNode(Node node) {           node.prev.next = node.next;        node.next.prev = node.prev;    }    public void put(int key, int value) {           Node node = map.get(key);        if (node == null) {               //得新建节点            Node cur = new Node(key, value);            map.put(key, cur);            //将这个节点放到头部            addHead(cur);            ++size;            if (size > capacity) {                   //删除尾节点 下面这俩步不能放反,放反的话map中删除的节点就是待删除的前一个节点                map.remove(tail.prev.key);                deleteTailNode();                --size;            }        } else {               //说明有这个节点了            node.val = value;            moveHead(node);        }    }    private void deleteTailNode() {           Node node = tail.prev;        deleteNode(node);    }}

转载地址:http://blee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录音功能
查看>>
c++面经基础知识汇总(类型转换、new/delete/malloc/free、什么是RTTI)
查看>>
mysql时间相关函数和操作
查看>>
万物皆可爬系列查看翻页翻到最后是什么
查看>>
python scrapy
查看>>
pymongo的使用
查看>>
A Guide to Node.js Logging
查看>>
前端基础知识学习FreeCodeCamp
查看>>
css的一些基础知识
查看>>
webwxbatchgetcontact一个神奇的接口
查看>>
Edge浏览器:你的的内核我的芯
查看>>
chrome浏览器功能介绍
查看>>
linux shell 读取文件脚本
查看>>
git命令升级版用法
查看>>
sed常用命令
查看>>
linux下各种小命令
查看>>
checksec未完待续~
查看>>
python pexpect
查看>>
inode索引节点的概念
查看>>
python时间格式转换time模块
查看>>